100.06.12桐花公園駐站解說
炎炎夏日,上山休閒,也是消暑良方
今日桐花公園熱鬧滾滾,有土城山岳會的登山健行活動
和SONY土城廠員工淨山活動
鼎沸人潮聲浪充斥山谷林間,淹沒了悅耳鳥鳴蟲唱
我們照原定流程依序一個個上場解說
本月主題是「昆蟲和蜘蛛」
伙伴們把準備好的解說項目很努力的在來來去去的遊客前展現
也得到不少熱烈的回應
大家都一直不停的在學習成長,真是值得掌聲鼓勵
【紀錄:王月嬌】
王月嬌告訴大家,看到蜂不要喊「蜜蜂」,其實蜂包含許多種類
蜜蜂只是其中一種
虎頭蜂:又稱黃蜂、大黃蜂、胡蜂,和蜜蜂、螞蟻算得上是親戚
虎頭蜂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有如老虎斑紋
大顎孔武有力、毒性強,常有攻擊人畜事件發生,故被稱為虎頭蜂
江秀梅教大家分辨螽斯和蝗蟲
螽斯,俗稱紡織娘,是有名的鳴蟲,利用翅膀磨擦來發聲
但是只有雄的才會發出聲音,頭部有一對絲狀、比身體還長的觸角
蝗蟲俗稱「蚱蜢」,台語稱之為「草螟仔」。觸角沒有螽斯那麼長
呈短鞭狀,但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
林爽回想小時候灌肚猴的記憶,和在場遊客討論非常熱烈
陳惠娟解說螳螂
螳螂有一個靈活的三角頭,複眼發達,單眼三個,觸角細長
口器為咀嚼式。一對特化的鐮刀狀的前腳,腳上還長著尖銳的鋸刺
雌螳螂產卵,同時會分泌泡沫狀膠狀物質來保護卵
小螳螂孵化時,大伙兒幾乎是同時鑽出卵囊,且常以分泌之絲線成串的懸
掛在卵囊下
胡玉珍告訴大家,樹叢裡泡沫的秘密 …紅紋沫蟬
春夏之間,常可在姑婆芋葉片上或灌木叢樹枝上見到紅紋沫蟬
若蟲會分泌泡沫包覆身體,以逃避敵害
成蟲受到干擾時擅長彈跳飛離現場
王素娟介紹金花蟲和瓢蟲
金花蟲常被誤認為瓢蟲,多數瓢蟲為圓形身上有明顯斑點
金花蟲大多為橢圓形。瓢蟲的觸角通常比較短,而金花蟲反之
鮮豔的瓢蟲通常為肉食性,大多數的金花蟲以植物為食
金花蟲的家族十分龐大,台灣金花蟲超過100種,對植物的傷害不小
尤其是經濟作物,如鐵甲金花蟲以水稻為食
瓜棚最常見的黃守瓜與黑守瓜都是以絲瓜等瓜類為食
不但成蟲威脅植物,幼蟲也會啃食植物的根、莖
因此被農夫視為農作物的害蟲
林明揚解說象鼻蟲
象鼻蟲的吻部很長,但可別把長型的吻部當成鼻子
口吻是用來嚼食食物的口器。頭部能做360的旋轉,十分奇妙
有厚厚堅硬的外骨骼和翅鞘,還有各式各樣的花色
有保護色也有警戒色作用。成蟲及幼蟲都以植物為食
如花、果實、樹幹或樹根部,部份為經濟作物害蟲
牠們長長的口吻除了吃食之外,也可做為打洞產卵的工具
台灣大象鼻蟲是台灣最大的象鼻蟲,在過去農業時代數量很多
稱為筍龜,有人會烤來吃,可能大量噴灑農藥或體型較大繁殖不易之故
現在已成稀有的種類了
陳櫻鸞讓遊客看蜘蛛照片,猜猜蜘蛛有幾個眼睛、幾隻腳
看到形態奇特的蜘蛛,大家都嘖嘖稱奇
難以相信也有長成如此樣的蜘蛛